嵩山少林寺,嵩山少林寺在哪里,嵩山少林寺在哪個省
嵩山少林寺在哪里?嵩山少林寺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嵩山少林寺在哪個省?
嵩山少林寺旅游,嵩山少林寺在哪里,怎么走?
少林寺,位于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景區包含三個景區, 而少林寺的“管理”權限也僅在其山門之內。 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興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少林武術發源地。因位于河南登封市少室山麓五乳峰下的茂密叢林之中而得名。嵩山少林寺建立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地處中原腹地,與古都洛陽隔山相望。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少林寺,又名僧人寺,以禪宗和武術并稱于世,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剎”之譽,是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寺屬國家5A級旅游景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少林寺、“天地之中”等8處11項歷史建筑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少林寺在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文化中心。旗下擁有少林寺藥局、少林寺食品發展有限公司、少林寺拳法研究會、少林武僧團、少林寺紅十字會、少林書畫研究院、中華禪詩研究會、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會、少林影視公司等機構。
嵩山少林寺門票價格(參考):100元/人次;
嵩山少林寺簡介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西麓,是中國禪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發祥地,故有“禪宗祖庭,武術勝地”之稱。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處,遂命名為“少林寺” ,后因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一葦渡江來到嵩山,于五乳峰山洞面壁九年,創立禪宗,少林寺也被稱為禪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圖片
嵩山少林寺景點介紹
山門是嵩山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筑,創修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于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毀后,移于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制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系。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愿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 、 《唐嵩岳少林寺碑》 、 《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河南嵩山少林寺圖片
山門,應作“三門”。依佛經言,三門即三解脫門簡稱,稱寺院大門為三門,取其入道之義。現少林寺三門,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時所建。1974年重修。正門上方橫懸長方形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題頒賜。三門殿內神龕供奉彌勒坐像。神龕后面為韋馱立像。三門前有石獅一對,豎眉鼓目,純真威武;雕工精致,元明舊物。三門的八字墻外,有明嘉靖年間建立的石坊兩座,東西對稱,形制相同。
河南嵩山少林寺圖片
碑林的盡頭是“三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即藏經閣),1928年這三座重要建筑都毀于軍閥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燒毀的殿堂還有:鐘樓、鼓樓、客堂、庫房、香積廚、東西禪堂、緊那羅殿、六祖堂、閻王殿和龍王殿,還燒了7棵大柏樹和“五品封槐”等。據說,大火蔓延了40余天,這是歷史上少林寺最慘重的一次火劫。
河南嵩山少林寺圖片
慈云堂為嵩山少林寺碑石最集中處,在三門內甬路東側。廊內集中陳列有北齊以下碑石計124品,故亦稱碑廊。北齊武平六年《少林寺碑》 、唐永淳二年《大唐天后御制詩書碑》 (王知敬書)、宋宣和四年《面壁之塔》 (蔡京書)、宋《第一山》 (米芾書),元皇慶元年《裕公碑》 (趙孟頫書)、元至正十四年《淳拙才禪師道行碑》 、明萬歷三十七年《少林禪師道公碑》(董其昌書)等名碑,皆列其中,實為一座豐富的書法藝術寶庫,現院內植竹千竿,殿閣掩映,為少林寺最幽靜怡人的地方。
河南嵩山少林寺圖片
塔林,位于嵩山少林寺院西約三百米處,因塔散布如林,故稱塔林。塔是印度古音“塔婆”簡稱,意為墳墓,在我國專指僧人的墳墓。塔內一般安放逝者的靈骨或生前衣缽。
塔林是嵩山少林寺歷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貢獻的僧人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圓寂后,才設宮建塔,刻石紀志,以昭功德,激勵后來。塔的形制層級,高低大小,除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風尚和具體情況(如戰爭時代,改朝換代等)影響,還體現著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
河南嵩山少林寺圖片
塔林現存自隋以來各代墓塔共232座,其中隋舍利塔1座,唐塔1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當代塔2座,年代不清塔27座,另有殘塔和塔基35處。面積達一萬四千多平方米。為我國最大的塔林。
這些塔的造型多姿多彩,按層級分,有單層和多層,最多層級為七級,即世稱“七級浮屠”,最高達15米;按平面形狀分,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圓形等;按型制分,有密檐式、堵波式和喇嘛式等。大多數是用磚石砌成,亦有用整石鑿制而成。塔體上往往刻有精美的圖案和浮雕。塔銘內容更加豐富,每座塔正面都有塔額,標識塔主名號;有的塔后還有塔銘,幾位有較大影響的高僧塔邊,還專門樹立碑石,詳細記載塔主的生平事跡,嗣法傳承,以及立塔人,立塔年代等內容。因此,少林寺塔林,不僅是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筑,書法,雕刻的藝術寶庫,也是研究佛教史,少林寺史非常珍貴的資料。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元、明兩朝是少林寺歷史最為重要時期之一,自元初一代宗師雪庭福裕入主少林,禪宗曹洞法脈重歸祖庭,一直傳到明末無言正道,其間名師輩出,高僧濟濟,史稱“少林中興時期”,并尊雪庭福裕為“中興之祖”。結合禪宗史傳,可以看到:少林寺的這段黃金時期,亦是曹洞宗的黃金時期之主體表現,亦是該時期中國佛教的重要表現。少林寺塔林中的元、明兩朝墓塔及銘文資料,對于元、明兩朝禪宗史學術研究,尤為難得可貴。
除塔林外,嵩山少林寺院內及周圍還散布著自唐代以來墓塔17座,其中唐塔4座,五代塔1座,宋塔2座,元塔1座,明塔2座,清塔4座,年代不清塔3座,同樣具有很高的價值。其中法如塔建于唐大周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塔室存碑,對早期禪宗史研究,價值更大。
千佛殿在立雪亭北,又名昆盧閣,創建于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至明崇幀三年(1630年)與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先后進行重修,現為硬山建筑。殿內正中的神龕里,供奉昆盧銅佛。殿東端的神臺上,有明代漢白玉雕造的南無阿彌陀佛一尊,西墻下供達摩像一尊。殿內東、西和北墻上,繪有彩色壁畫“五百羅漢朝昆盧”。畫面以山水云氣作底襯,并將五百羅漢區別為上、中、下三層,畫中羅漢,有的降龍伏虎,有的持缽顯法,有的高談闊論,有的朝覲上尊。形象生動、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北約一公里,五乳峰下的小山丘上。這是宋人為紀念初祖達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又稱“面壁庵”。三面臨澗,古木掩映,為山中勝境;佇立院中,可仰望五乳峰頂達摩洞及達摩大型雕像。現庵院主體建筑有山門、大殿和千佛閣。
大殿,創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歷代每有修葺,主要構件仍為北宋原物。它是河南省現在最古老的一座木石結構建筑,在建筑學術上具極高價值。殿門有磚雕對聯:“在西天二十八祖,過東土初開少林。”殿內供達摩像,并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東、北、西三壁上尚存人物彩繪23幅,另有5幅在歷代修葺已被毀壞,內容為初祖達摩以下三十六位禪宗祖師。繪制年代約在明末,形象質樸古拙。彩繪以下群肩石上,以及大殿的十二根檐柱,四根內柱,神龕須彌座束腰部分,都雕刻著精美的浮雕。內容包括人物、動物、花卉和山水等,畫面非常豐富,造型生動,構思巧妙,意境悠遠,刀法勁健,皆為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25年)大殿創建時所刻,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少林寺石刻中的珍品,也是我國石刻藝術的寶庫之一。殿前尚有傳六祖手植柏一株,圍四米多,傳說六祖慧能回少林拜祖,用缽盂將樹苗從廣東帶回,植于此地。
千佛閣,為明代初祖庵住持福元創建。內供達摩,并供觀音菩薩像。千佛閣前有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舍利石函一具,四面有線刻畫,圖中天王怒目圓睜,或持劍,或執杵;仕女手托花果,姿態優美;鬼王披頭散發,兇相畢露。刀法流暢自如,堪為上品。庵院內尚有碑石40多通,其中著名的有:宋黃庭堅《達摩頌碑》、宋蔡汴《達摩面壁之庵》 ,明刻《達摩面壁圖》等。 從初祖庵后,攀登而上,盤曲周折,約一里許,便到達摩洞。洞在五乳峰中峰上部南側,為當年達摩面壁九年處。石洞深約七米,高寬三米余,洞外有石坊,明萬歷甲辰年(公元1104年)造,南額題刻“默玄處”,北額題刻“東來肇跡”。內供達摩塑像一尊。
甘露臺,在寺院西墻外三十米處,傳為少林寺創始人跋陀譯經處。當年跋陀與勒那、流支一起,在此共譯《十地經論》 ,天降甘露,因此得名。唐顯慶年間,玄奘法師亦向往在此譯經,致書唐高宗,未果。臺上有古柏兩株,挺拔如鐵。臺下東南隅,有古樹數株,根出如虬如梁。
白衣殿位于千佛殿東,清代硬山建筑。因殿內繪有少林拳譜壁畫,所以又稱“拳譜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白衣菩薩銅像。南北山墻畫有少林寺和尚演武的場面。北墻繪寺僧徒手搏斗圖共16組。這些畫面生切地再現了古代少林拳的風姿。
地藏殿位于千佛殿西側,原為清式建筑,近年重修。神龕內塑有地藏菩薩及左右二侍者像。
除以上主要建筑外,少林寺西側還有塔院等。據記載,從隋代起,少林寺內就有塔院的建置,唐、宋時又加整修。現在塔院內有古塔兩座,同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為少林寺僧廣慶所建。少林寺為千古名剎,中外游人絡繹不絕。
天王殿,為寺院第二進殿宇,與大雄寶殿、藏經閣并稱三大殿。原建筑已毀于1928年“火厄”,1982年按舊制重建。外塑兩執金剛像,內塑四天王像。
大雄寶殿,是寺院佛事活動的中心。殿內供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上懸掛清康熙御書“寶樹芳蓮”。屏墻后壁懸塑觀音像。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
鐘樓、鼓樓座落在大雄寶殿兩側 ,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四層,高45米,巍峨雄偉,國內罕見。1928年,少林寺遭“火厄”,鐘樓毀,大鐵鐘墮地,裂為數塊。現鐘樓按舊制重建于1994年。大銅鐘按原型鑄于一九九五年,重六點五噸。鐘樓北隅平臺上殘破大鐵鐘,即金泰和四年所鑄原物,鐘上有銘,詳記因緣。鼓樓,1928年毀于大火。現鼓樓按舊制重建于1995年。
法堂,位于大雄寶殿后。為高僧講經說法處。內貯元、明、清三代大藏經,及少林拳譜秘笈、明大藏經銅版,清《少林寺志》木版,達摩面壁影石等。一九二八年,軍閥混戰,國民軍石友三縱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貯藏,悉毀于火厄,殊為痛心。現法堂按舊制重建于一九九二年,內供漢白玉大臥佛,長七米,重十六點五噸。東西兩壁經柜,貯《中華大藏經》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 、《高麗大藏經》,及佛教、少林武術等典籍。
嵩山少林寺寺院歷史
嵩山少林寺的歷史久遠,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傳授禪宗。以后,寺院逐漸擴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聲名大振。達摩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稱為禪宗的祖庭。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揚名海內。少林寺和尚惠場、曇宗、志堅等13人在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助戰解圍,立下了汗馬功勞。高內有一塊《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記述了這一段歷史。由于朝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成馳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宋代,少林武術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達2000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達鼎盛時期。
嵩山少林寺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剎”之譽;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南北朝時,天竺僧人菩提達摩到中國,善好禪法,頗得北魏孝文帝禮遇。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寺,供給衣食。寺處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
據佛教傳說,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華以4卷《楞伽經》教授學者,后渡江北上,于寺內面壁九年,傳法慧可。此后少林禪法師承不絕,傳播海內外。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毀。大象年間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遠、洪遵等120人住寺內,名“菩薩僧”。
隋代大興佛教,敕令復少林之名,賜柏谷塢良田百頃,成為北方一大禪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滅王世充割據勢力時,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聞遐邇。高宗及武則天亦常駕臨該寺,封賞優厚。唐會昌年間,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毀,迄唐末五代,寺漸衰頹。宋代略有修葺。元皇慶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贈為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統領嵩山所有寺院。一時中外僧眾云集,演武禮佛,僧眾常有兩千人左右。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至少林,僧眾散逃。
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內出家,屢次詔令大修,寺院規模有所發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諸帝亦很關心少林寺,或親書匾額,或巡游寺宇。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許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毀。
寺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千佛殿內有明代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寺旁有始建于唐貞元七年(791)的塔林,有塔220馀座,還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華塔、元代緣公塔等。寺內保存唐以來碑碣石刻甚多,重要的如《唐太宗賜少林教碑》、《武則天詩書碑》、《戒壇銘》、《少林寺碑》、《靈運禪師塔碑銘》、《裕公和尚碑》、《息庵禪師道行碑》和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紀念碑》等。該寺近年來曾屢加修繕,使千年古剎重放異彩。現存建筑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庵、二祖庵及嵩山少林寺南北武術院達摩洞等。
嵩山少林寺建筑風格
嵩山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寺院宏大。從山門到千佛殿,共七進院落,總面積達三萬平方米。山門的正門是一座面闊三間的單檐歇山頂建筑,它坐落在兩米高的磚臺上,左右配以硬山式側門和八字墻,整體配置高低相襯,十分氣派。門額上有清康熙帝親筆所提“少林寺”三個大字,更添一道輝煌的景色。
一進山門,便見彌勒佛供于佛龕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開,人稱“大肚佛”、“皆大歡喜佛”。神龕后面立有韋馱的木雕像,神棒在握,是少林寺的護院神。過了山門,便是甬道,兩旁碑石如林,故稱碑林。錘譜堂就在山門內碑林西側,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演繹著少林武術的發展史及其顯赫功績。
經甬道過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它是一座三間重檐歇山頂殿堂,外面有兩大金剛,內里則是四大天王像,個個威武雄壯。
穿過天王殿,其后有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的神像,屏墻后面懸塑觀音像,兩側有十八羅漢侍立。大雄寶殿之后,又有藏經閣,這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殿前甬道有明萬歷年間鑄造的大鐵鐘一口,重約650公斤。藏經閣的東南面是禪房,是僧人參禪打坐的地方,對面的西禪房,則是負責接待賓客的堂室。
過了法堂便來到方丈室,這是方丈起居與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賦詩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我夜窗吟。”室內有1980年日本贈送的銅質達摩像。東側放置的是彌勒佛銅像,墻上掛有“佛門八大僧圖”、“達摩一葦渡江圖”。達摩亭在方丈室后,是一座單檐廡殿式建筑,相傳是二祖慧可立候達摩、雪地斷臂之所。東配殿位于達摩亭西側,于1983年重建,殿內有“阿彌陀佛”的石像和“達摩面壁影石”。
千佛殿又名毗盧閣,殿中供奉毗盧遮那(即法身佛)的佛像,面積達幾百平方米,是寺內現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的東側有白衣殿,西側有地藏殿,都十分壯觀,值得一游。
少林寺的文物也十分豐富。寺內保存有珍貴的碑碣石刻,如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制詩書碑》等多樣文物。
少林寺西面不遠處,就是國內現存的最大塔林。這些古塔是歷代少林寺和尚的墓塔,共計230余座,占地面積約2.1萬平方米。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風格,它們造型典雅,石雕藝術精湛,塔銘大多涉及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右下圖為古塔林現貌。
從塔林北行約一公里,就到達初祖庵。它三面臨壑,背連五乳峰,景色幽雅秀麗,是河南省現存最古老、價值最高的一座木結構建筑,是為紀念達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內柱、墻下雕石以及神臺周圍都有精美的浮雕。大殿神龕內供著達摩祖師像。
從初祖庵出發,沿山路登上五乳峰,即可到達摩洞。洞內,有達摩及其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有一座明代萬歷年間建造的石牌坊。傳說達摩曾在此面壁十年,由于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狀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極富傳奇色彩的“達摩影石”。周恩來總理有一句詩“面壁十年圖破壁”,即來源于這一典故。
從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缽盂峰,峰頂有一座佛殿,這就是二祖庵。相傳禪宗二祖慧可,向菩提達摩學佛,斷臂得到衣缽真傳后,曾在此養傷。殿前有四眼井,傳說是慧可所鑿。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異,名為“卓錫井”,當地人也稱“苦、辣、酸、甜四眼井”。
嵩山少林寺門票價格
少林寺景區(塔林、功夫表演、三皇寨) 門市價100元 (備注:2012年初整頓后,門票任何渠道都不打折)
嵩陽景區聯票(嵩陽書院+法王寺+嵩岳寺塔+會善寺+太室山) 門市價¥80
中岳景區聯票(中岳廟+觀星臺+-盧崖瀑布) 門市價¥80
嵩山景區聯票(少林寺景區+中岳景區)或者(少林寺景區+嵩陽景區)門市價 ¥180
嵩山景區通票(少林景區+中岳景區+嵩陽景區) 門市價¥260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711.html
嵩山少林寺在哪里?嵩山少林寺屬于哪個省?嵩山少林寺在哪個省?
相關嵩山少林寺,嵩山少林寺在哪里,嵩山少林寺屬于哪個省?嵩山少林寺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