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河南旅游景點 >>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哪里,龍門石窟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07-28 16:52  瀏覽次數:

龍門石窟在哪里?龍門石窟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龍門石窟在哪個省?

龍門石窟旅游,龍門石窟在哪里,怎么走?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于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

洛陽龍門石窟門票價格(參考):120元/人;

洛陽龍門石窟簡介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洛陽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城南6公里處的伊闕峽谷間。由于地處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擬己為“真龍天子”,故又稱“龍門”。龍門自古為險要關隘,交通要沖,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山青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素為文人墨客觀游勝地。又因石質優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擇此而建石窟。這里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布、密如蜂房。

洛陽龍門石窟圖片

洛陽龍門石窟圖片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從而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龕、10萬余尊造像、2800余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

洛陽龍門石窟圖片

洛陽龍門石窟圖片

洛陽龍門石窟主要石窟

一、西山石窟

1、潛溪寺

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它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面頤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主佛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右側為小弟子阿難。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在故宮博物院有1比1的復制品陳列。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凈土宗信仰的對象。

洛陽龍門石窟圖片

洛陽龍門石窟圖片

2、賓陽中洞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賓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賓陽三洞開鑿于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的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開工于公元500年,歷時24年,用工達到了802366個,后因為發生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計劃中的三所洞窟(賓陽中洞、南洞、北洞)僅完成了一所即賓陽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賓陽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是八個伎樂天和兩個供養天人。它們衣帶飄揚,迎風翱翔在蓮花寶蓋周圍,姿態優美動人。洞內為三世佛題材,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主佛為釋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創始人,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原是古印度凈飯王的兒子。他和我國的孔子生活在一個朝代,比孔子要年長12歲。他在29歲的時候出家修行,經過六年,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由于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衣紋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云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袈裟。釋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薩。二菩薩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還各有造像一鋪,都是一佛、二菩薩,著褒衣博帶袈裟,立于覆蓮座上。

洞中前壁南北兩側,自上而下有四層精美的浮雕。第一層是以《維摩詰經》故事為題材的浮雕,叫做“維摩變”。第二層是兩則佛本生故事。第三層為著名的帝后禮佛圖。第四層為“十神王”浮雕像。特別是位于第三層的帝后禮佛圖,它們反映了宮廷的佛事活動,刻劃出了佛教徒虔誠、嚴肅、寧靜的心境,造型準確,制作精美,代表了當時生活風俗畫的高度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被盜往國外了。現在分別陳列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美國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3、賓陽南洞

賓陽南洞的洞窟為北魏時期開鑿,但洞中幾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為阿彌陀佛,面相飽滿,雙肩寬厚,體態豐腴,體現了唐朝以胖為美的風格。賓陽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廢棄的基礎上又續鑿而成,為其生母長孫皇后做功德而建,屬于過渡時期的作品。

4、萬佛洞

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頂有一朵精美的蓮花,環繞蓮花周圍的為一則碑刻題記:“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一萬五千尊像一龕”。它說明了該洞窟是在宮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內道場智運禪師的主持下開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洞內主佛為阿彌陀佛,端坐于雙層蓮花座上,面相豐滿圓潤,兩肩寬厚,簡潔流暢的衣紋運用了唐代渾圓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無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唯我獨尊。主佛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力士,那奮力向上的雄姿與主佛的沉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更加襯托出主佛的安詳。主佛背后還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養菩薩,她們或坐或側,或手持蓮花,或竊竊私語,神情各異,像是不同少女的群體像。

5、蓮花洞

蓮花洞因窟頂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大約開鑿于北魏年間。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也不多見。蓮花周圍的飛天體態輕盈,細腰長裙,姿態自如。

洞內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像為釋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褶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游說像,即釋迦牟尼外出講經說法時的形象。二弟子是淺浮雕,左側弟子迦葉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頭部早年被盜,現存法國吉美博物館。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蓮花洞南壁上方,生動細致,栩栩如生。

6、藥方洞

看完古陽洞,我們來到了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而得名。它始建于北魏晚期,經東魏和北齊,到唐初還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軀硬直少曲線,脖子短粗,身體碩壯,菩薩頭冠兩旁的帶子很長,下垂到胳膊上部。這都是北齊造像的特征。洞門兩側刻有藥方150多種,所用藥物多是植物、動物和礦物藥。藥方涉及內科、外科、小兒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藥材在農村都能找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這些藥方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的疾病,而且還能治療疑難雜癥,如:療噎方可以治療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紀被一位日本學者收錄在《醫心方》中,足見它的價值和影響。藥方洞的藥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對研究中國醫藥學起重要的作用。

7、奉先寺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因為它隸屬于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這里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祥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圣潔。

8、古陽洞

古陽洞在龍門山的南段,開鑿于公元493年,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佛教內容最豐富、書法藝術最高的一個洞窟。它規模宏偉、氣勢壯觀。洞中北壁刻有楷體“古陽洞”三個字,到了清末光緒年間,道教徒將主像釋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訛傳老子曾在這兒練丹,所以古陽洞又叫老君洞。

二、東山石窟

1、擂鼓臺中洞

在東山腳下的公路未開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臺。傳說當年奉先寺竣工時,武則天親自率百官駕臨龍門,主持這次規模盛大的開光儀式,龐大的樂隊便在這平臺上擂鼓助興,于是后人便把這里叫做擂鼓臺。相臨擂鼓臺的三個洞叫擂鼓臺三洞。

這是擂鼓臺中洞,又名大萬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禪宗窟,中國佛教的禪宗是以專修禪定為主的教派。“禪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殺慮的意思。洞頂作穹隆形,并有裝飾華麗的蓮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薩,主佛為雙膝下垂而坐的彌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羅漢群像,從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羅漢群像構成一個半環形裝飾帶,羅漢群像均羅漢身旁都刻有一段從《付法藏因緣傳》里摘錄的經文介紹該羅漢的身世及特點。所刊經文中多雜以武周新字,這是是武周時期禪宗所經營的洞窟。

2、擂鼓臺北

擂鼓臺北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密宗屬于中國佛教的派別之一,它源于印度產生于公元七世紀以后,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后一個派別,密教傳入中國以及在中國的弘揚乃至遠播日本,朝鮮期間,還有密宗領袖和他們的宗教活動,都和洛陽及龍門石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擂鼓臺北洞為穹隆頂,馬蹄形平面,高4米,寬4.9米,窟頂為蓮花藻井,周圍環繞四身飛天。其因風化剝蝕已不清。據說,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國時期從別處搬移進去的。洞內三尊大坐佛中,東壁的主佛為毗盧遮那佛意為日,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稱“大日如來”,它頭帶寶冠,胳膊上帶著臂釧的菩薩裝形象,像高2.45米,結迦坐于0.9米高的須彌臺坐之上。

在北洞的前壁南側,雕有八臂觀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于圓形臺坐上,在前壁的北側還雕有四臂十一面觀音,像高1.9米,赤腳立在圓形臺坐上。

3、看經寺

看經寺為武則天時期所雕刻,雙室結構,前室崖壁有數十個小龕造像,主室進深1170厘米,寬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頂,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傳法羅漢二十九祖(正壁11身,兩壁個9身),為我國唐代最精美的羅漢群像,是據隋代費長房《歷代法寶記》刊刻的。這種不雕佛像僅雕羅漢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禪堂,可能是禪宗所主持開鑿的。看經寺是龍門東山最大的一個洞窟,29尊傳法羅漢保存完好。

4、 四雁洞

四雁洞是一個盛唐時期的中型洞窟。該洞窟的窟頂是一個蓮花藻井,蓮花藻井的四周有四個飛天的四飛雁環繞,奇特的是這四只雁的腿都十分細長,和鶴腿相似,四雁洞之名即來源于此。佛經中曾以五百雁來雙喻五百羅漢的故事。這里雕刻四雁可能是用寓意的手法,以雁來比喻羅漢。這在龍門石窟中也僅此一處。

5、 二蓮花洞

二蓮花洞在四雁洞南面,是一組雙窟,模式相同,所以稱為二蓮花洞。二蓮花洞約鑿于武周至唐玄宗時期。二洞的造像雕飾與布局都是一樣的。窟內頂部的藻井都覆蓮圖案。洞內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中間主佛為阿彌陀佛,手施降魔印。洞窟的規模介于大、中型洞窟之間。從雕像的手法看較為成熟,也頗具唐風,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在北魏時期雕鑿的眾多洞窟中,以古陽洞、賓陽中洞和蓮花洞、石窟寺這幾個洞窟最有代表價值。其中古陽洞集中了北魏遷都洛陽初期的一批皇室貴族和宮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舉國崇佛的歷史情態。這些形制瑰異、琳瑯滿目的石刻藝術品,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域外文明交匯融合的珍貴記錄。

唐代龍門石窟的重點洞窟中,以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大盧舍那像龕群雕最為著名。這座依據《華嚴經》雕鑿的摩崖式佛龕,以雍容大度、氣宇非凡的盧舍那佛為中心,用一周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將佛國世界那種充滿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達的淋漓盡致。這組雕像體現了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顯示了唐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清代武億曾說:“龍門不僅為石鐫佛場,亦古碑林也”。 “龍門二十品”是魏碑體的代表,它基于隸、形于楷,是隸書向楷書的過渡,是后代碑拓鑒賞家從眾多的石刻題記中精選出來的魏碑書法精華。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稱魏碑有“結構天成、筆法跳躍、精神飛動、血肉豐美等十美,他大力提倡學習書法應從龍門二十品入手,給“龍門二十品”以極高的評價。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魏碑體的珍品和唐楷書體的典范,堪稱中國書法藝術之杰作。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色優美,更是許多石窟難以比擬的。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龍門東山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的香山寺,是武周時代封建王朝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訶羅的遺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香山寺法音綿歷、香火熾盛,以致中唐時代享譽中外的文化名人白居易,竟以居士情結與如滿和尚等人結為“香山九老”,酬唱于該寺的堂上林下、晨煙夕藹。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卒于洛陽履道里故居,白居易的親屬,根據他生前的遺囑,將他葬于龍門香山寺下。今日的白園(白居易墓園),是各界來賓體驗大詩人晚年生活的理想之地。

龍門石窟這些洋溢著信仰情感的文化遺存,其極具異域格調的外在形態和充斥著人文意識的內在涵養,是古代社會廣大人民對現實世界充滿訴求意愿的物質折射。中華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絕的創造能力,透過這一遺響千載的人文景觀可以得到透徹的解說。

1961年國務院公布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龍門風景名勝區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2007年5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

洛陽龍門石窟旅游路線

游客來龍門景區游覽,一年四季都適合旅游,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風景,特別是每年四月洛陽牡丹花會,洛陽市政府舉辦各種慶典活動,各景區也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那時是洛陽旅游的黃金時期,游客在旅游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千年古都的多彩多姿的深厚文化。

游客參觀路線

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

西山石窟:北門---禹王池---潛溪寺---賓陽三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藥方洞--南門

東山石窟:南門---擂鼓臺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觀音像龕---西方凈土變龕---看經寺---二蓮花洞---四雁洞---北門

香山寺: 南步游道---蓮花池---鐘樓、鼓樓---天王殿---羅漢殿---石樓---九老堂---觀景臺---大雄寶殿---乾隆御碑亭---蔣宋別墅---撞鐘(鐘、鼓樓觀景臺留影)---從后門經東山賓館進入白園 白園: 南大門進---南詩廊---琵琶峰---北詩廊---道詩書屋---樂天堂---青谷---正門

洛陽龍門石窟最佳旅游時間

春季干旱,夏熱多雨,秋季溫和,冬季寒冷,年均氣溫15度左右。

可在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洛陽牡丹花會期間兼賞牡丹而游龍門石窟。

對于不湊牡丹熱鬧的游客,龍門石窟最佳旅游季節無疑是秋天,秋高氣爽,登山而游,實為快事。

洛陽龍門石窟門票價格

龍門石窟(西山、東山)、白園(白居易墓)、香山寺三景點實行一票制,票價120元(2009年2月1日起執行)。

門票優惠政策

(1)在校研究生、大、中、小學生憑有效學生證購買半票。

(2)60周歲-69周歲中國老人(含港澳臺居民),憑個人有效身份證件購買半價票。

備注:非全日制在校學生不在優惠對象之列。

免費對象

(1)1.4米以下未成年人享受免票。

(2)殘疾人、離休人員、革命傷殘軍人、現役軍人、省部級以上勞模、國家優秀專家,憑有效身份證件享受免票。

(3)70歲以上中國老人(含港澳臺居民)憑有效身份證件享受免票

(4)記者(應持新聞出版總署或國家廣電總局發放的記者證、港澳臺記者應持有加蓋單位行政公章的記者證)

辦理程序:憑個人有效證件至票務中心領取免費參觀券進入景區

備注:以上優惠辦法僅限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公民享有。

開放時間

春、夏、秋季:上午7:00-下午6:30

冬季:上午7:30-下午5:30

每年4月1日——10月10日 夜游龍門 晚上6:30——10:00 ,晚上9:00停止售票。

景點交通

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可從洛陽火車站乘81路公交車前往,車程約40分鐘,打的前往35元左右。

還有從市區其他地方坐53和60路也可以到達。龍門石窟與少林寺之間也有對開的班車: 龍門→少林:票價130,最早上午10點發車,最晚14:30 少林→龍門:票價110,最早11:30發車,最晚下午4點。(票價包含門票、車費、導游服務費,每天四班。)

可乘坐81路:洛陽火車站----龍門石窟;60路:谷水西----龍門石窟;53路:平等街----龍門石窟;

交通提示:

1、龍門景區停車場距離景區大門,東山和西山景點之間都還有點距離,需要步行或乘坐景區電瓶車前往。

2、在停車場下車后會有附近的攤販要你上他們的車去龍門石窟的門口,切不要聽信,會被他們拉去其他地方。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712.html

龍門石窟在哪里?龍門石窟屬于哪個省?龍門石窟在哪個省?

上一篇:嵩山少林寺
下一篇:開封包公祠

相關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哪里,龍門石窟屬于哪個省?龍門石窟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