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在哪里,成都武侯祠在哪個省
成都武侯祠在哪里?成都武侯祠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成都武侯祠在哪個省?
成都武侯祠旅游,成都武侯祠在哪里,怎么走?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占地15萬平方米,始建于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紀念諸葛亮的專祠,亦稱孔明廟、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為君臣合祀祠廟。
成都武侯祠簡介
成都武侯祠門票價格參考:60元/人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于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的(漢昭烈帝)昭烈廟相鄰。唐朝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寫到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并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又名“漢昭烈廟”,是紀念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和丞相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國內眾多武侯祠中唯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紀念諸葛亮名勝中最負盛名的一處。
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除成都武侯祠外,還有陜西勉縣武侯祠、南陽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慶奉節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肅禮縣祁山武侯祠等。
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同漢昭烈廟、劉備墓(惠陵)相毗連。整個武侯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筑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五重建筑,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以劉備殿最高,建筑最為雄偉壯麗。武侯祠后還有三義廟、結義樓等建筑。
武侯祠博物館現分文物區、園林區和錦里三部分,面積230畝(15萬平方米)。根據武侯祠新的規劃內容,武侯祠將對這三個區域進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區劃,分為三國歷史遺跡區、錦里民俗區、三國文化體驗區三大板塊。
大門匾額為“漢昭烈廟”。大門內至二門之間濃蔭叢中共有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在西側碑廊內明碑全稱為《諸葛武侯祠堂碑記》。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立。四川巡撫張時徹撰文,碑身下有赑屃碑座。在東側碑廊內是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高367厘米,寬95厘米,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碑文分為序和銘。因文章、書法、刻技俱精被稱為“三絕碑”。祠內文物以“三絕碑”最為珍貴。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出自名家,此碑因文章、書法絕妙、雕刻精巧和所稱頌的諸葛亮的功德絕世,因此明代被稱為三絕碑。 碑文對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諸葛亮之所以為后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
二門之后是劉備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筑。清人完顏崇實撰書“使君為天下英雄”聯位于昭烈殿:“使君為天下英雄,正統攸歸,王氣鐘樓桑車蓋;巴蜀系漢朝終始,遺民猶在,霸圖余古柏祠堂”。殿內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為什么他的兒子蜀漢后主劉禪在這里沒有位置?據說,由于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后來就沒有再塑。在蜀漢后主劉禪降魏時其子劉諶到劉備墓前哭拜,殺掉家人后自殺身亡,有戲文稱哭廟殺家。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以趙云領銜。
劉備殿后,下數節臺階(武侯祠低于漢昭烈廟,象征古代君臣關系),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過廳兩側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上聯集杜甫詩句,下聯董必武撰。由董必武所書。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后謚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武侯祠”。諸葛亮殿懸“名垂宇宙”匾額,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的聯文,是頗負盛名的一幅對聯,借對諸葛亮、蜀漢政權及劉璋政權的成敗得失的分析總結,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國時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要特別注意“攻心”和“審勢”。正殿中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制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大殿頂梁由烏木制成,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諸葛瞻及其子尚在綿竹抗擊魏將鄧艾的戰斗中身亡。
諸葛亮殿西側是劉備墓,史稱“惠陵”。由諸葛亮親選寶地,葬劉備于此。《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八月,葬惠陵”。據《謚法》,“愛民好與,曰‘惠’”,故名劉備墓稱“惠陵”。陵墓中還合葬有劉備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漢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陵前有規模較小的神道為清代所建。惠陵與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樣亦為坐北朝南,緊鄰在漢昭烈廟與武侯祠西側,與武侯祠之間有紅墻夾道相連。
“惠陵”南側“武侯祠文物陳列室”,由郭沫若書題。陳列有出土的蜀漢文物復制品和三國歷史圖片。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以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武侯祠還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歷來對此的真偽存有爭議,有一種說法,此前、后兩表實際上是明代士人白麟偽托岳飛之名所書)。
“惠陵”西側園林區原為南郊公園,2003年合并為武侯祠園林區。南郊公園原為中華民國******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的墓園,1953年經修整辟為公園,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門、旌忠門、碑亭、薦馨堂、劉湘墓等建筑。武侯祠東側的錦里由武侯祠博物館恢復修建,錦里為清末民初建筑風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擴展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并融入川西民風、民俗,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成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點。錦里二期也于2009年春節前開肆迎客,錦里二期大膽將水引入錦里循環,形成“水岸錦里”的新景觀。
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筑1672年清康熙年間(清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圣地”之美譽。成都武侯祠現分文物區(三國歷史遺跡區)、園林區(三國文化體驗區)和錦里(錦里民俗區)三部分,面積約15萬平方米。成都武侯祠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一個主要的旅游參觀點。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以文、書、刻號稱“三絕”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最為知名。
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唯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圣地”之美譽。
文物區簡介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靈柩運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稱惠陵。而按照漢制,有陵必有廟,所以在同時期,就有了漢昭烈廟誕生。大約在南北朝時期,成都武侯祠與惠陵、漢昭烈廟合并一處。成都武侯祠文物區
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部分組成,祠廟現存主體建筑(除惠陵)均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為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以及近年遷建的三義廟和新建的結義樓,共七重。祠內供奉劉備、諸葛亮等蜀漢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額、楹聯70多塊,尤以唐“三絕碑”、清“攻心”聯最為著名。
成都武侯祠西區簡介
2003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園合并為武侯祠園林區。南郊公園原系民國時期四川省主席、抗戰時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墓園。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軸線縱貫南北,石牌坊大門、三洞門、四方亭、薦馨堂、墓室等,布局嚴謹、雄渾莊重,是西南地區惟一一座北方陵園建筑群。在武侯祠的發展規劃中,西區將打造成三國文化的傳播體驗中心。
成都武侯祠錦里簡介
現緊鄰武侯祠的“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斥資復建,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錦里作為武侯祠博物館(三國歷史遺跡區、錦里民俗區、西區)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長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風格為基礎,內容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內涵。錦里于2004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其延伸段于2009年1月開肆,錦里延伸段大膽將活水引入循環,形成“水岸錦里”的新景觀。“拜武侯,泡錦里”已成為成都旅游最具號召力的響亮口號之一。
成都武侯祠武侯祠大門
匾額為“漢昭烈廟”。大門內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因文章、書法、刻技俱精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稱為三絕碑。 碑文對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諸葛亮之所以為后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 編輯本段劉備殿二門之后是劉備殿,又名昭烈廟。入武侯祠正門,即可見到氣勢恢宏的昭烈廟。昭烈廟為單檐歇山式建筑。
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高3米,儀容豐滿莊重,耳大垂肩。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北地王劉諶像。劉備像側原有其子蜀漢后主劉禪像,因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喪權辱國,宋真宗時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來就沒有再塑。在蜀漢后主劉禪降魏時其子劉諶到劉備墓前哭拜,殺掉家人后自殺身亡。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表現了關、張兩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倆武藝超群、勇猛過人的共同特征。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以趙云領銜。每個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于游人了解。這些塑像,個個氣宇軒昂,形神兼備,反映了我國清代民間藝人的高超泥塑技藝。昭烈廟正殿西壁掛有據說為岳飛所書《出師表》木刻,東壁為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隆中對》木刻。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
劉備殿后,下數節臺階(武侯祠低于漢昭烈廟,象征古代君臣關系), 武侯祠內的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后謚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武侯祠”。諸葛亮殿懸“名垂宇宙”匾額,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的聯文,是頗負盛名的一副對聯,借對諸葛亮、蜀漢政權及劉璋政權的成敗得失的分析總結,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國時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要特別注意“攻心”和“審勢”。正殿中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制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大殿頂梁由烏木制成,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諸葛瞻及其子尚在綿竹抗擊魏將鄧艾的戰斗中不幸身亡。
劉備墓諸葛亮殿
西側是劉備墓,史稱“惠陵”。由諸葛亮親選寶地,葬劉備于此。 木牌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八月,葬惠陵”。據《謚法》,“愛民好與,曰‘惠’”,故名劉備墓稱“惠陵”。陵墓中還合葬有劉備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漢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 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陵前有規模較小的神道為清代所建。惠陵與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樣亦為坐北朝南,緊鄰在漢昭烈廟與武侯祠西側。與武侯祠之間有紅墻夾道相連。
成都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的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武侯祠還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刻石(歷來對此的真偽存有爭議,有一種說法,此前、后兩表實際上是明代士人白麟偽托岳飛之名所書)。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873.html
成都武侯祠在哪里?成都武侯祠屬于哪個省?成都武侯祠在哪個省?
相關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在哪里,成都武侯祠屬于哪個省?成都武侯祠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